走读式谈话实施细则
法律分析:为牢固树立审查调查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杜绝各种安全事故发生,提升“走读式”谈话工作的规范性、安全性、高效性制定学校”走读式”谈话工作办法。
法律依据:《“走读式”谈话实施办法(暂行)》 为牢固树立审查调查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杜绝各种安全事故发生,提升“走读式”谈话工作的规范性、安全性、高效性,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结合学院审查调查工作实际,制定学校”走读式”谈话工作办法。
一、“走读式”谈话,是指执纪审查工作人员在采取留置以外的,在函询约谈、信访调查、执纪审查、审理谈话等执纪审查过程中,与谈话对象进行不留置过夜的各类监督,执纪问责谈话方式。
二、“走读式”谈话,在学院党委领导下,纪委制定谈话方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报领导审批同意后实施。
三、谈话前,应针对谈话对象的身体、心理、性格,家庭等情况进行摸底了解。谈话对象被通知来谈话后,谈话人员应当对被谈话对象做好思想工作,要求其关闭手机,对谈话对象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对可能伤害人身安全的物品进行登记后代为妥善保管。谈话结束时代管物品应当面交还谈话对象,并由其签字确认。
四、谈话人员每次至少三人。其中一人担任安全员。谈话对象为女性的应安排一名以上女性参加谈话。
五、实施“走读式”谈话审查措施期间,必须在纪委谈话室谈话,必须全程开启同步录音录像设备,不得关闭录音录像设备。影像资料实行一案一拷贝,由纪委办保管。
六、谈话期间,谈话人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2人坐在谈话对象身边,距离做到伸手可及。谈话对象的双手应当时刻处于谈话人员的监控之下,防止其采取自残、自杀等行为。
2.不得出现只有一名谈话人员留在谈话室的情形。
3.交接班时,谈话人员坚持先进后出。
4.提醒谈话对象不得销毁、丢弃、藏匿任何文稿或纸张,谈话对象使用过的纸笔等物品谈话人员应当在使用完后及时清点收回。
5.在事前了解谈话对象身体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当面询问,现场评估。发现有较大谈话风险不宜继续谈话的安全隐患,经审核,审查组分管领导同意后立即终止谈话。
6.保证谈话对象合法权益,严谨对谈话对象打骂体罚或变相体罚。注意观察谈话对象情绪和身体特征,稳定谈话对象情绪,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七、谈话对话餐饮由谈话人员负责准备。饭菜安全卫生、饮水温度适中,水瓶等不安全物品不得带入谈话室。
八、谈话对象前往卫生间时,谈话人员应跟随,至少2人跟进卫生间,注意防范卫生间的危险部位。
九、谈话对象发生自伤自残,突发疾病的意外情况时,谈话人员应避免事态扩大和恶化为原则,马上终止谈话。立即通知学校医护人员救护,必要时送到指定医院就诊,并报告分管领导。
十、谈话时间控制在夜里12点之前,一次性谈话不得超过6个小时,并严禁留置过夜。
十一、做好谈话对象安全接送工作。谈话对象所在党总支安排专人负责接送,填写《谈话对象交接表》,谈话结束后由接送人记录谈话对象身体状况。
十二、“走读式”谈话过程中,谈话组组长是第一责任人,谈话人员和安全员负直接责任。
十三、谈话小组人员和相关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办案纪律和履行保守秘密的义务,如发生涉密事件,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十四、违反上述规定,情节较轻的,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构成违纪的,给予相应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访谈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1、设计访谈提纲。
2、恰当进行提问。
3、准确捕捉信息,及时收集有关资料。
4、适当地作出回应。
5、及时作好访谈记录,一般还要录音或录像。
访谈法收集资料的主要形式是“倾听”。“倾听”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包括三个层次:
1、在态度层面上,访谈者应该是“积极关注的听”,而不应该是“表面的或消极的听”;
2、在情感层面上,访谈者要“有感情的听”和“共情的听”,避免“无感情的听”;
3、在认知层面上,要随时将受访者所说的话或信息迅速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加以理解和同化,必要时还要与对方进行对话,与对方进行平等交流,共同建构新的认识和意义。
1、设计访谈提纲。
2、恰当进行提问。
3、准确捕捉信息,及时收集有关资料。
4、适当地作出回应。
5、及时作好访谈记录,一般还要录音或录像。
访谈法收集资料的主要形式是“倾听”。“倾听”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包括三个层次:
1、在态度层面上,访谈者应该是“积极关注的听”,而不应该是“表面的或消极的听”;
2、在情感层面上,访谈者要“有感情的听”和“共情的听”,避免“无感情的听”;
3、在认知层面上,要随时将受访者所说的话或信息迅速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加以理解和同化,必要时还要与对方进行对话,与对方进行平等交流,共同建构新的认识和意义。
扩展资料
访谈的技巧
1、谈话遵循
避免只凭主观印象,或谈话者和调查对象之间毫无目的、漫无边际的交谈。关键是要准备好谈话计划,包括关键问题的准确措辞以及对谈话对象所做回答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要事先做好如下准备:
谈话进行的方式;提问的措辞及其说明;必要时的备用方案;规定对调查对象所做回答的记录和分类方法。
往往出现的问题是,访谈时总想跳过制定谈话计划这一步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事先准备不充分,因而不能收到预期效果。一个不愿思考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的人,在研究工作中是很难有成功的希望的。
2、收集材料
对其经历、个性、地位、职业、专长、兴趣等有所了解;要分析被访者能否提供有价值的材料;要考虑如何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另外,在访谈时要掌握好发问的技术,善于是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善于随机应变,巧妙使用直接法--开门见山,间接法等。
3、谈所提问题
要简单明白,易于回答;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谈话内容要及时记录。记录也可以用类似下列表格整理谈话材料。
4、做好调查
如,为了使被访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要善于沟通,消除误会隔阂,形成互相信任融洽的合作关系。研究者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其中关键是以诚相待,热情、谦虚、有礼貌。有时访谈的失败正是在于沟通不够。
为防止被调查者出现反应效应,可先用非正式谈话沟通感情。
5、召开调查会
至于如何开好调查会,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好对象。参加调查会的人数不要太多,一般参加人数以6至12人为宜;参加成员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参加者在学历、经验、家庭背景等各方面情况尽可能相近。事先要了解一下与会者的个人问题,避免触及个人隐私而适成被动局面。
第二,拟订好问题。问题设计要具体,如有可能,可事先发给每人发言讨论提纲,让他们事先做好准备,并约定好开会时间和地点。临开会前应追发一个通知。
第三,要创造一个畅所俗言的气氛。座谈会要按计划进行,目的明确,中心议题要集中。视具体情况 ,也可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临时提出提纲上没有的问题,让与会者作答。
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气氛。讨论中若发生争执,如果争执有利于课题的深入,支持争执下去;争执与结论无关,要及时引导到问题中心上来。主持人一般不参加争论,以免堵塞与会者的思路。主持人应以谦虚平等的态度,诙谐亲切的语言,争取与会者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