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规律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1-09-09 14:28   点击:228  编辑:admin   手机版

容,希望你们喜欢。

  培养思维能力

  一、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进行逻辑思维的基本训练。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形象思维在所有的思维中较占优势,因此,他们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只有提供较多的具体事物,使他们在思维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感性材料,才能帮助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方法。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是提供给学生较多的观察、感知材料,让学生的学习从观察开始,先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和现象,再启发学生根据现象进行思索、进行想象,最后认识事物的本质。

  通过分析、推理比较等思维活动,概括,抽象出概念的性质,法则或公式。

  在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阐述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寻求规律的普遍性,运用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

  就事论事是小学生在分析问题上的普遍现象,而不能从一些具体的事例中找出事物的普遍规律性,从而运用规律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方法是他们存在的普遍问题。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受他们年龄特点的影响局限性很大,总是想不开去。

  为了突破这种局限性,开阔学生的思维,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就常常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来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训练主体思维,培养思维的正确性和严密性。

  小学生思考问题,往往海阔天空,凭空想像,没有什么具体根据,思维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有关知识点来解决问题,使概念这一思维材料能充分成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依据,进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正确性与严密性,使学生每做一题都做到“算必有理。”

  我们经常设计一些判断题,选择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阐述自己的知识依据。

  这一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