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嫌疑人x的献身》东野圭吾(日)小说。讲述靖子失手杀死前夫,暗恋她的石佛帮她摆脱嫌疑的故事。石佛精心布局,制造靖子不在现场的证据,而且各个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依据法律,靖子完全逃脱罪责。当然,最终的结局是两人全都伏法。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不是易读,不是曲折情节,而是里面透出的人性,石佛败在他太爱靖子,靖子败在逃不出自己的罪恶感。也就是说,无论你有多高超多精密的思维,最终还是败在感情面前。谁能逃出感情的牢笼?2《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卡尔维诺(意)小说。看过很多小说,长篇的,短篇的。这是让我比较难懂的小说。用一句话来说,是一本写小说的小说。作者以第二人称,设计了十个故事,每个故事刚刚刺激起你的阅读欲望,马上戛然而止。到小说结尾又形成一部完整的故事。而且,十个故事用了不同写法,表现不同不同主题。卡尔维诺让读者参与到故事中,穿过一个个迷宫走到最后。很多人喜欢看故事,故事是故事,小说写故事,但不是故事。通过阅读这本书,尤其是喜欢写小说的读者来读,能开拓思维,借鉴或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同时,看小说的布局,更能给自己的思维带来一场盛宴。牛人终归是牛人,得服气。3《罗生门》芥川龙之介(日)小说。这是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集子。小说有各种各样的写法,书中所辑录的小说,不需要费多大劲就能看懂,一目了然,一本书,一两天看完,能有多难懂?看小说看什么,当然是人物已及通过人物透出的人性。在这方面,芥川龙之介是个高手,人性中的善恶、软弱、偏执、谎言,等等,在书中都有所刻画。选材上,细处着手,展现人生百态。如果想对人性中的隐秘部分做一番探讨,不妨看看这些故事,掩卷时会带来触动与沉思。4《我弥留之际》威廉.福克纳(美)小说。像福克纳那样写作,是很多小说家的梦想。由此可知福克纳的地位了。小说的内容并不复杂,没有繁杂晦涩的意识流运用(除了个别章节),讲述了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历程。因为路途中的种种意外,他们用了整整十天才到达目的地。最终的结局是长子失去了一条腿,老二发疯,三子失去心爱的马,女儿打胎不成,反被药房伙计猥亵,弱智的小儿子也没得到想望的小火车。故事不复杂,读者自有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我喜欢的是小说结构的运用,故事由五十九个章节构成,每一个章节分别站在不同人的角度,运用第一人称叙述,展现他们的内心独白。也就是说,每个章节都是从本德伦一家、众邻居及相关人员的眼中来观察这个世界及事件。如果不从文学角度来分析小说。通过小说章节的架构,或许我们更能理解社会与周围的人。世界是个什么样子?是我们自己眼中的样子。别人所描述的世界、事件、以及对待周围的态度,是否与自己相同?从本质上来讲是不一样的。我们习惯于从自己的视角来观察周遭的一切。如同《我弥留之际》的章节架构。5《九故事》J.D.塞林格(美)小说。九篇短篇小说。关于故事,只有一句话概括:言有尽而意无穷。平和叙述中,插进一个突兀,会莫名其妙击中你。一个隐居的、羞于在外界场合表达的作者,创造了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常常在写法上比较各个小说家的特点。这些故事,很多是用对话来推动故事发展的。按理说,少了动作、心理方面的刻画,人物怎么能全面表现?塞林格做到了。而且,每读完一篇,都会带来强烈的但又一时半会无法表达的感受。6《蒋介石与现代中国》陶涵(美)史学。看历史,最怕是被别有用心的作者引导自己的思维,所以,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从不同作者所描述的不同侧面,多角度还原,方可接近真相。大陆对蒋介石的认识基本形成定论,本书是把蒋介石放到国际视角和人的角度来评价。书中引用了很多蒋介石的日记,可信度高。分成三大部分,抗日战争前如何一步步在形式上完成对全国的统一;抗日战争时期的表现;国共内战及败退台湾。一个有着信仰,隐忍,不屈不挠的历史人物,让读者生出种种感叹。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并且对国家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抛却出于政治原因对他的污名化,不止看到蒋介石的一生,还能反观到他人的险恶。7《中国史》宫崎市定(日)史学。从小到大,我们学过的历史,都是从唯物史观角度来编辑的。我不能说这种对历史的分析对还是不对。但不可避免的,这些教材有意识的忽略了很多。宫崎市定从世界史的角度看中国历史,并且提出“景气”史观。有评论说,他“以世界史眼光和社会经济史为特色,拥有平易的文风和明快的思维,能把精致的实证研究与大气恢弘的通史叙述紧密结合。”本书的编排结构,当然也是按照通史来写,以时间为线索。但在时间线索内,宫崎市定用了三百多个小标题,每个标题平均八百字的篇幅,在贯通中又有独立的结构,读起来并不晦涩难懂,反而清晰酣畅。有个人风格,有启发性,更有可读性。宫崎市定的观点也许也不一定正确,其他作者的观点也许有误差,但是他们却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打开一扇窗户,换了一个视角来看问题,单就这一点而言,完全值得人去尊重尊敬。8《天国之秋》裴士锋(美)史学。天平天国,是农民起义还是暴动?它为什么会发生?太平军到底做了些什么?在外族入侵之际,外国人又是如何干涉的?曾国藩有何功过?本书都会给我们带来答案。还是说,历史只是作者的历史。但这本书用残忍的细节展现出那段历史。谁对谁错?什么是成功和失败?什么是合理不合理?放到历史中,真地不值一提。这本书,带给我的是痛苦体验。9《人生的智慧》叔本华(德)哲学。哲学给人的感觉是刻板、枯燥、面目可憎。实际上,如果不愿用心去思考发生在周围的一切,只愿沉浸在劳碌与简单的消遣与娱乐中,根本不会理解哲学带来的快乐。这本书是在一次旅途中读完的,它让我忘了旅途的劳累,陷入叔本华构建的思维体系中。他总是用深刻的语言总结人生中的规律,怕你不明白,还用了一些浅显的比喻来阐明道理。这是一颗怎样的头脑啊,如此丰富的理论竟然如此有条理地呈现。它拨开了我头脑中的迷雾,时刻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如谈论孤独、谈论人生历程、生命的意义,可能我们都有过思考,但往往是零散的、片段的,没有叔本华如此深刻而高密度的阐述。集中精力,静下心好好看看,不要落下每一句话。它会让我们的思想变得丰盈充实。10《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瑞士)心理学。相对于这本书,大学学的心理学,简直是小儿科。书中辑录的是荣格的十一篇论文,涉及哲学、心理学、宗教。分析临床上的精神学病例、对无意识的分析、对东方哲学的认识,以及心理学的现代意义,在书中都有呈现。有些篇目,对于毫无基础的读者来说,是相当晦涩难懂的,需要反复看。浅显带来欣快,高深带来痛苦,但这种痛苦,远远高于低俗的快感。它为我们的头脑打开另一扇窗户:哦,原来我们的精神及心理世界是这个样子。11《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中)文化。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现实与人的行为。那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维认知?我们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我们太注重合群、我们只有在群体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太喜欢干涉别人的隐私,我们也喜欢干涉子女的婚姻。本书会给你带来答案。本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作为手抄本流行。到今天,仍然具有可读性,在现实生活中,书中描述的国人特点还依然存在。那我们该反思些什么?12《简单的逻辑学》D.Q.麦克伦尼(美)逻辑学。上大学时,有两门学科不敢不听,一是英语,一是逻辑。原因是毕业后这两门学科还是不懂。本书简明流畅,由浅入深讲解逻辑学概念及逻辑推理方法,还有各种推理的错误类型。即使没有学过逻辑,本书也可以看懂,明白很多日常生活工作中常见的逻辑表述。如果想锻炼一下自己的思维,理解归纳、演绎、推理的世界,本书可以提供一个入门。也仅仅是入门,逻辑学还是很难的。感兴趣的不妨看看。
最基础的逻辑入门书籍有:《简单的逻辑学》、《牛津斑斓读物-逻辑学导论》比较好的逻辑学基础教材有:逻辑教研组编的《普通逻辑》、人大出版的《逻辑学》、柯匹等著,南大张建军等译的《逻辑学导论》,这些教材编的都很好,讲解清晰、例子多,练习也多。你还可以看看批判性思维的书籍,比如冒从虎等编的《批判性思维导论》、尼尔布朗著的《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