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行动性思维(2-3岁)是指幼儿在操弄物体时才进行思维,离开了动作和实物,思维也就停止了。
幼儿思维发展在2岁左右,2岁前是思维发展的准备时间,,思维开始的标志是幼儿语词的概括这种思维方式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第一,离不开思维的对象,凭空不能思维;
第二,离不开操纵或摆弄实物的动作。
直接行动思维有个好处:它属于无意识思维,不太消耗能量,孩子不感到累。
皮亚杰认为:如果剥夺孩子的动作就会影响孩子思维的进程,思维的积极性就会降低。
比如幼儿握笔画画,事先是没有目的的,即先做后想,边画边想,画出来以后问宝宝他才知道画了什么
如何解决第一直觉的思维现象?
直觉不是思维,直觉来自于心灵,思维属于头脑的功用。直觉和思维完全不属于同一个层面。思维,属于逻辑层面的事情。直觉,属于灵性层面的事情。
我们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两种形式同时并用。
我们对思维非常迷信,非常相信思维能力对一个人很重要。我们相信改变思维方式就能够改变命运,因为我们相信思维的差别就是人的差别。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直觉到底是什么呢?直觉是跳过思维直接发现答案的能力。准确讲应该是直接呈现答案的能力,是心灵直接把答案呈现给我们,我们并没有寻找。
直觉是没有时间概念的,直觉呈现答案的时间可能只有几秒钟。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直觉都可以短路式的解决。直觉越过头脑而是发生作用。
但是思维却需要经过多层次的复杂的思考过程,所以思维需要很长的时间,思维的时间比直觉缓慢一万倍。最重要的事,思维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却不一定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思维往往把我们带入到死胡同当中。
我们对思维的了解很少很少,我们严重夸大了思维的能力。思维是一种头脑的运作,头脑实际上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头脑只是一个数据存取和回放的装置。仅此而已。
直觉才是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在没有头脑的干扰下,我们所有的直觉都是百分之百正确的。直觉的运作不仅不花费时间,而且还不耗费精力,它可以让我们轻松地获得答案。
但是我们习惯依赖于思维工作,而忽略了直觉的重要性。我们越来越不重视直觉。这是一种退化。这种能力在动物的身上一直得以保存。
思维需要动脑筋,思维是一个非常艰辛的工作。费时费力。思考常常让我们非常疲惫,这已经说明了思考是非常低效的。
所以说,很多的灵性课程都在告诉我们要放下头脑,放下思考,我们才能更加轻松。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有更好的处理问题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