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191 2024-12-16 14:37 admin

一、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1.多点爱心,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护了,自然在情感上相信你,依赖你。

2.多点耐心,不管孩子做什么,做错什么,都要多点耐心,认真看待孩子的各方面。

3.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和诉求。

4.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随意对孩子发脾气。

二、13岁孩子叛逆不和家长说话,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与他沟通?

如何与这一时期的孩子沟通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一下几点入手:

  1、充分理解孩子

  家长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做到将心比心,站在孩子的角度来与孩子沟通交流。在遇到问题相互沟通时也会更加的融洽。

  2、与孩子成为“朋友”

  当孩子犯错了,不要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是一顿批评,甚至打骂。这对于孩子改正错误没有帮助,甚至会适得其反。应该一种朋友的身份来和孩子谈心讨论他做的是否正确,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去命令孩子。

  3、把孩子当作“大人”来沟通

  13岁的孩子正是青春期开始的时候,他们渴望长大,希望家长不要再把他们当做小孩子。所以在沟通时不要再用之前哄孩子的语气,那样会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和孩子沟通时多听听孩子的意见想法,甚至有一些事情可以放手交给孩子来做决定。孩子会因为你的信任而感到高兴,更加喜欢和你沟通交流。

  总之,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健康快乐的度过他的青春期。

三、家庭教育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

家庭教育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因为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家庭教育,孩子可以获取到父母的关爱和教导,同时也可以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孩子在心理和情感层面得到健康的发展。,一方面是要注意照顾孩子的情感需求,通过关爱和尊重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让孩子能够愉快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孩子的成长。孩子需要指导和教育,让孩子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要注意鼓励和赞许,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激励。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通过家庭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四、如何走进员工内心?

要想管理好80-90后员工我们必须了解他们的优缺点和行为特征的形成成因,只有在了解了他们的优缺点和行为特征的形成成因之后,我们才能够真正认识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了解了80-90后的优缺点和行为特征之后,下一步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如何改变他们的缺点和行为特征,而是改变我们对他们的认知。进而正确的引导他们。80-90后现象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管理问题。

近年来,“80,90后”的员工群体已经成为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面临着这样的尴尬选择——需要用人,但是却实在不知道如何运用这批特殊时代和家庭教、育背景造就的“新新人类”。“80,90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上被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独生子女、高等教育改革、高校扩招、时代变革、市场经济、东西方文化的大冲突与大融和……

他们是中西方文化共同熏陶的“结晶”。他们自己就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他们不仅受到过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教育”,也接受过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变革教育模式”的熏陶。他们在小学学习社会主义优越性时,老师讲授“计划成为资源的配置的主要方式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然而,一上中学就已经变成“市场调节应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70后敢想,80后敢说,90后敢做;70后不敢相信,80后最真实,90后不敢想象……农耕时代,隔代人之间的差别可能不会太大,但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即使10个年轮的差距,也会赋予人鲜明的时代烙印。因此,不是90后生而就个性,而是互联网在将地球碾平的同时,也碾出了90后人群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公司刚接收一批大学毕业生(90后),公司正常对其进行出勤考勤。公司的正常上下班时间是早8点,下午6:30.在办公室人员的一次考勤中,有位新招聘的大学毕业生迟到了,按公司规定现场接受处罚5元/次。当办公室工作人员开出罚单后,这位员工竟然当场问:“有没有包月的?”这个故事听完后,大家轰然一笑了之。但是作为企业领导者,是怎么也笑不出来的。坦率地说,这个问题在我们进行企业管理之时,也同样面对。

像这样的鲁迅笔下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喟叹,被无数次地运用到“90后”这个群体身上。迷失的一代、自我为中心、无社会责任、垮掉的一代,提及“90后”人们无需经大脑思考便能像念顺口溜般说出这样一大串形容他们的词。自私也好,冷漠亦罢,这些牛皮癣式的标签不该贴在所有的“90后”员工群体上面。

忧天的杞人曾预言“80后”是垮掉的一代,但在大是大非面前“80”后经受住了考验最终没有垮掉,还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社会责任。也有人说,“90后”比“80后”更甚,是“崩溃的一代”,但从去年奥运火炬海外传递受阻到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90后”孩子表现出来的坚忍、自强、互助的精神,并不比以往任何一代逊色。

在政治舞台上,60年代的人被选拔为省部级干部就是新闻,这是因为大部分省部级干部还是50年代以前出生的。我们是70年代的人,现在大部分在单位里面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可是,很多的中层主管和业务代表已经是1980年甚至有的就1990年以后出生的了。几乎所有长辈都在用一种不放心的眼光来看待年轻的一代,当这种关心发展成为一种担忧而不能赋予新一代人重任时,这种关心就是内心一种责任感的畸形表现。

不同时代造就不同个性的群体,但相同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虽然“90后”的大群体中出了“90后贱女孩”,出了各种“90后门事件”,但也出了像龙清泉一样为国争光的“90后”冠军,也出了一群结梯救人、英勇献身的“90后”大学生。在紧要关头,他们和以往几代人一样没有忘记承担起社会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分析“90后”问题时,人们常引用哈罗德-罗森堡《荒漠之死》中的一句话,“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的确如此,渐趋成熟的“90后”频繁登上社会舞台的中心,并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他们开始有所担当、有所坚守,也在诸多方面赢得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和敬重。

其实不管是90后,还是80后,甚至是70后的员工,其实都需要得到尊重与认可,可是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90后店员,由于刚刚踏入工作职场,工作经验不够丰富,能力不够强,导致很多时候她们的想法和建议经常会被轻易否定和拒绝。可是尚且年少她们不知道怎么处理,一般就会认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认可,当多次遭受这样的经历之后,便有一种强烈的挫折感,进而会做出一系列让80、70后的这些领导者看不懂事的事情来。

一个真实的案例——曾经有一个员工临走之前和我沟通,说她离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的意见没人愿意采纳,所以觉得做下去没有意思。如此轻易辞职,就因为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其实她们所做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得到领导者和其他同事更多的尊重与认可。

一个员工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于他的热情和创造力,而并非其体力和表面上的出勤率,出工不出力的工作方式对任何企业的价值都非常有限。用好人的标准是员工绩效的体现。员工在企业的创造力发挥程度,更多的来自其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则有赖于老板及其企业环境。笔者与您分享下面的案例——中国餐饮服务第一品牌海底捞火锅,其员工有一半以上是90后或者80末的年轻人,而正是这些年轻人自动自发的创造力,成就了海底捞体贴入微的服务水准。但是,并不是只要进入海底捞的员工本身都具有这种高境界的工作意识,而是海底捞的企业文化、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塑造了这些年轻人。海底捞董事长张勇长期倡导的“人生而不平等,用双手改变命运”的用人观和“只有用心对待员工,员工才能用心对待工作”的用人理念,是形成良好团队执行力和凝聚力的原动力。海底捞从事的是完全开放的传统产业,火锅业竞争的激励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快消行业,因此,海底捞的用人方式值得所有企业、尤其快消品行业的经销商企业借鉴。

五、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1.倾听并认真对待孩子的观点:要仔细听取孩子的意见,不要误解他们的行为,只有当我们认真对待孩子的观点,才能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

2. 理解孩子情绪及心理活动:有效沟通核心在于理解,要尊重孩子的情绪及心理活动,否则会制造负面的气氛。

六、如何走进强势领导内心?

一,对于强势的领导,要善于观察,不要在领导着急发火的时候发表意见,时间是最好的灭火器,要慢慢走进强势领导心里。

二,走进强势领导的内心,要敢于示弱。做一个勤奋好学之人,多向领导请教。早请示晚汇报,最适合也是能顺利走进强势领导内心的主要捷径。

三,走进强势领导的内心,适当的溜须拍马,奉承抬高领导,让领导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四,如果有可能的话,经常和领导走走交流感情也是必要之举。

七、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画笔掌握在孩子自己手中,未来描绘成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很大程度是基于父母亲的引导。

低龄儿童由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原因,很多时候并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我的需求和认知,孩子们都是透过行为来向大人传递出一个又一个的密码,这要靠为人父母的我们去解码。孩子的基本需求无外乎尊重、自由、关心和爱护等,但孩子不懂得表达,因此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大人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逐个去解析,发现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究竟是什么。

美国尼尔森作家就在其正面管教一书中提过,孩子的很多行为动作背后的内心世界,无外乎是以下四种动机:

第一:渴求关注。

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有些时候,比如孩子做作业不专心,总喜欢提些别的需求,比如,妈妈我肚子饿了,妈妈我渴了,妈妈我想上厕所,又或者在大人做事情的时候,频繁打扰,通常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都是希望爸爸妈妈能够给予TA关注,这个时候,你只需要让孩子体会到你对她的关注,让她感觉有所属,就能往你想要的方向走,比如告诉并拥抱孩子让孩子知道,妈妈一直都在你的身边、给孩子分派一个小任务,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感,又或者跟孩子约定一个眼神或者动作,当孩子写作业神游的时候给予会心的动作,孩子自然能感觉到妈妈在关注着TA,就不会再用停止写作业来寻求父母的关注了。

第二:寻求权利

持续与父母对抗,只有我自己能说“不”时我内心才有所归属。

大人们总喜欢对孩子们发号施令,认为自己人生阅历丰富,很多事情都是对的并且是对你好的而不讲究正确方法就强加给孩子,认为孩子就要按照大人说的去做,久而久之,孩子们会与此对抗,因为孩子内心最基本的尊重、认同和归属感没有得到满足,如果您的孩子属于这种状况,通常会让你愤怒不已,这个时候,请你放下权力之争,你完全没有必要跟孩子争个输赢,放下内心的倔强,这种情况的孩子通常有一定的领导力,比如,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监督家庭成员做一件事情,在学校里,对扰乱课堂的孩子,老师也可以尝试让孩子在课堂上讲一段,或者协助老师完成课堂的某个其他任务,都能让孩子们平和下来不再对抗。

第三:报复

我得不到归属与尊重,那么我也会让你一样不好受。

这类型的孩子会寻求报复来掩盖内心受到的伤害,会使用伤害性的言语和破坏性的动作来反击,这种情况,家长们,记住,千万不要还击,要从报复循环中退出来,并保持友善的态度,等待孩子和自己双方冷静下来。走进这类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关注和倾听,记住一句话,对话永远比对立好!因此承认自己处理的不妥之处,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引导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制造属于你和孩子的专属时光,会抚平孩子内心受到过的伤害。

第四:自暴自弃

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了。

这类孩子通常会说“我不会”,上述类型的孩子可能也会说我不会来寻求关注或者报复等,但这种类型孩子口中的我不会,是真的无能为力,你要是对寻求关注的孩子说了一句我不会之后,去表达关切,孩子通常会很开心,而这类孩子在你的关心之下,可能会表现得无动于衷,会让你对孩子的平静和冷漠而感到害怕,那么该怎么办呢,鼓励是第一步,但通常不会起太大作用,你可以设置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让孩子触及到成功而重新收获自信。多花一些时间和耐心来训练,千万不要放弃。

总之,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多一些观察,从行为去反观和寻找背后的动机,再对症下药,就能有效解决很多育儿问题。

八、如何跟孩子有效的沟通?

跟孩子的沟通一定要掌握以下的方法和技巧:

1、一定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千万不能高高在上,甚至总不理解孩子已经成熟、长大,有可能让孩子觉得没有办法与父母交流、沟通,甚至觉得父母无法理解自己。

2、一定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耐心,尤其是当孩子已经有独立意识时,一定要多包容孩子的念头,然后让孩子勇敢表达,有更多的机会表达。3、也要使用技巧与孩子沟通和交流,有效缓解沟通不畅的问题,比如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同时对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多给予一定的肯定,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当孩子有一些非常好的想法时,一定要鼓励孩子勇敢去做,而不是总给孩子泼冷水。

九、如何和孩子有效的沟通?

和孩子沟通最主要的是先放下家长的身份。不要高高在上的摆出一副说教的样子。把孩子当成朋友,引导孩子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对的支持,不对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孩子商量,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压给孩子。

十、家长如何有效跟孩子沟通?

步骤/方式1

第一,家长与孩子之间要实现有效沟通,尊重、信任是基本前提。

这意味着沟通双方必须是平等的。当遇到问题时,家长要表现得更民主、亲和一些,与孩子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可独断专行。当孩子向父母求助时,父母提出的指导建议要具体翔实。至于解决问题的途径,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讨论、共同寻找。通过讨论,即便一时找不出解决方法,但方向可能会更明确,问题本身也变得清晰、明朗,有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

步骤/方式2

第二,必须以身作则,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青少年对事物的认知、理解大多还处在学习和模仿阶段,父母的优点和缺点都容易被孩子学到手。因此,家长必须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谈举止,给孩子做好表率。

同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影响极大,因此父母要努力营造和睦、祥和、温馨的家庭氛围。孩子的学习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不求高档、奢华,但求和谐、安静。在孩子学习时,父母要避免争吵,并且尽可能少在家中安排朋友聚会、闲谈等,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步骤/方式3

第三,学会倾听,与孩子平等交流,并且允许孩子发脾气。

学会倾听,是建立亲子交流渠道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因某事而大动肝火,家长要允许他发脾气,给他一个发泄的机会。这时,家长不妨停下手头的工作,安静地坐好并凝视孩子,做一名听众,认真地听他倾诉,不要左顾右盼,更不要打断他的话。这样做就等于告诉孩子:“你是我们所在意的,我们在认真地听,请你大胆说出你的感受或问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