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人员在确定是否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一)在确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是否可能足以实现审计目的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
1.内部审计的客观性
为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可以不带偏见且不受干扰地执行任务[此即客观性],内部审计应当具有与其履行职责相应的组织地位。
最理想的状态是,内部审计仅向最髙级别的治理层负责并报告工作,而不负有任何执行责任。
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施加的任何限制或约束,特别是内部审计人员是否能够与注册会计师进行充分的沟通。
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治理层和管理层是否重视内部审计的意见和建议,是否建立有关内部审计意见的反馈机制,内部审计意见是否能够得以落实。
2.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具备足以胜任检查被审计单位所有活动领域的能力,否则,其工作结果必然是不能信赖的。
3.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工作时是否可能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包括[记忆]:
(1)内部审计的活动是否经过适当的计划、监督、复核和记录;
(2)是否存在适当的审计手册或其他类似文件、工作方案和内部审计工作底稿。
4.部审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之间是否可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记忆]。
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自由地与注册会计师坦诚沟通,并满足下列条件,则沟通可能是最有效的:
(1)双方在审计期间内每隔一段适当的时间举行会谈;
(2)内部审计可通过内部审计报告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建议,并允许其接触内部审计报告;告知注册会计师其注意到的、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所有重大事项;
(3)注册会计师告知内部审计人员可能影响内部审计的所有重大事项。
(二)在确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产生的预期影响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记忆]:
1.内部审计人员已执行或拟执行的特定工作的性质和范围;
2.针对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3.在评价支持相关认定的审计证据时,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程度。
如内部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时考虑的因素,事前就下列事项与内部审计人员达成一致意见是有益的[应看]:
1.内部审计工作的时间安排。包括制定计划、实施程序、出具报告的时间安排。
2.内部审计涵盖的范围。包括内部审计覆盖的主体对象及时间范围。
3.财务报表整体的、认定层次的重要性及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4.选取测试项目拟采用的方法。
5.对所执行工作的记录。
6.复核和报告程序。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如何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
审计人员必备的“三种”素质审计监督是法律性、政策性很强的一项综合行政执法行为。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增强工作的适应能力,对每一个审计案件都要做到审得出来、说得明白、写得清晰,确保审计质量。
审得出来要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专业优势,不仅要把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审计出来,而且还应注重揭示、总结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取得的经验。
一是审计人员必须重视审计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提高,加强对审计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不断提高审计能力。审计人员切不可吃老本,不能懒惰,更不能凭经验,要时刻注重知识的更新。
二是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来自于对审计事业的不懈追求与热爱,来自于自觉地遵守审计工作纪律。站得直、行得正。审计人员要培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排除一切干扰,依法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还事物的本来面目。
三是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必须树立强烈的程序意识。审计程序是法定的,一个不按法定程序进行操作的行为是无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审计问题没有大小之分,只是存在的性质不同。所以,不能主观臆断,简单从事。既要充分利用审计线索,又要不放掉任何蛛丝马迹,对发现的一切线索都要做到纵向审计到底,横向审计到边,把问题查深查透。
四是审计组成员间必须建立起和谐关系。就一个具体的审计项目而言,审计组是一个整体,尤其是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不是某个人的水平,而是需要审计组集体的智慧,代表着审计组的整体素质与能力,是审计组共同努力的结果。为此,审计组成员切不可单打一,各自为战,要做到技术与方法互相交流,问题要互相探讨,发现线索要互相提醒,资料要互相共享。
说得明白说是沟通的一种主要方式。审计人员要加强说功的练习与应用。
一是审计内容、审计目标能够说得明白。不仅是向领导汇报工作时要把情况说明白,对被审计单位或者进行调查取证时,更要把审计内容、审计目标或者意图说明白,以建立起和谐的审计关系,营造良好的审计执法环境。
二是审计事实要说得明白。不能凭经验、凭感觉进行审计,更不能搞合理推测。对每个审计问题都必须搞清来龙去脉,做到一事一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三是审计定性依据、处理结果能够说得明白。对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与要求能够说得明白。
四是对审计案件能够从不同角度说得明白。审计人员要扩大视野,善于透过微观审计,从法律、财务制度规定和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等宏观角度全方位、多侧面地分析看待审计中查出的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地剖析,查找深层次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以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促进审计成果转化。
写得清晰审计报告已由原来审计机关的内部文书重新定位为审计结果的最终载体。这就意味着审计报告已不只是给审计机关的人员看,更重要的是不同层次的公众看得清楚。审、说、写得不到结合是目前部分审计人员存在的共性缺失,必须引起各级审计机关的足够重视。有的审计人员片面地认为审计人员的任务就是查账,写的如何不重要。正是基于这种想法,使有的审计人员不重视写的能力的提高。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体现,只有高度重视审计报告的编写,才能不断提高报告质量。 学会计论坛
一是审计报告的制作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章虽然没有规律可循,但规范定律不可无。规范的审计报告是审计规范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制作审计报告时,各种要素必须齐全、规范。
二是要重视谋划布局。审计报告不是资料的简单堆积,更不是任意地罗列。要精心设计撰写提纲,按公文要求分清段落,突出层次性,增强审计报告的内在逻辑性。同时,要笔墨均衡,保证文章的整体性。
三是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审计文书实质是法律文书的一种,简明扼要、严谨是法律文书的共性。切不可冗长,总怕别人看不明白,画蛇添足。同时,审计人员要注意改进文风,切不可数字连串、专业术语连篇。对于报告中涉及到的比较生疏的专业术语或一些主要数据的勾稽关系,一定要加以注明,防止让人越看越糊涂,不得要领。
四是用词规范、严谨。不用或尽可能少用形容词、词意表达不准确的词或生疏的字、词。对问题的定性语要认真推敲,从法律角度、政策规定角度进行考证。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