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预防护患纠纷 护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以病人为中心,交流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交流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切实为患者着想,使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有充分的信任感。在交流中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特点与需求,从心理学的角度针对每个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到有效的沟通。 1.1 加强语言交流,预防护患纠纷 在临床工作中因语言不规范,过于简单、生硬而引起护患纠纷的例子很多,如某一护士为一位脑外伤颅内血肿患中耳炎的昏迷患者清洗耳道时,患者由于受到刺激而表情痛苦,陪床家属很不高兴地说:“你能不能轻点!”个做治疗的护士口气淡漠地说:“反正他又没知觉,怕什么?”陪床家属生气地说:“怎么这个态度,我找你们院长去!”像这样语言生硬引起的纠纷非常多见,如果这个护士注意语言和语气,就可以避免与陪床家属的争执。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学会语言沟通技巧,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 非语言交流也是不可缺少的沟通方式 护患之间的交流有两:一种是语言形式的交流;另一种是非语言形式的交流,即身体姿势、眼神、手势、面部表情、护士的态度及行动。护士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一个情操高尚、衣着整洁、动作轻柔、具有心理学素养的护理科技人员,其本身对患者就是一种重要的治疗和安慰,往往能唤起患者的乐观情绪,从而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护士应该注意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亲和护患关系,好地塑造护士形象。 2 在护理工作中熟练操作技能,提高服务意识 2.1 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技术操作水平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尽管护士态度和蔼,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解释到位,但是如果操作技术不熟练、手法不轻柔,也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甚至反感,以致工作中的小小不当不能得到谅解,甚至引起患者的强烈不满。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苦练基本功,提高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同时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注意落实“三查七对”制度。 2.2 优化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不仅为患者提供治疗性的护理服务,还要为患者提供生活上、精神上及环境和社会性服务,建立整齐、清洁、安静、舒适、美观的生活与治疗环境,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者,对护理工作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要求护士从思想上、观念上、行动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与患者进行换位思考,自觉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 3 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制观念不断更新,法律不仅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也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2]。这就要求护士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使每位护士学法、懂法、用法,做到既尊重和保护患者就医的权利,又保护自己和医院的合法权益,使护士对自己行为产生的结果能充分估计利弊得失。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