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岁孩子不懂得分享怎么引导?

252 2025-04-16 14:32 admin

2岁孩子不懂得分享怎么引导?

寻找原因:孩子为何不爱分享

1.天性所致,自我保护

小孩子因为对世界陌生,还不懂得思考,以为拿走就表示这东西不属于自己了,所以潜意识里会自动产生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我给你了,那我就没有了,所以我不能给你。”

2.不理解分享的含义

在孩子眼中,食物、玩具都是很重要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独有的,不舍得分享是正常的,而且他们不能理解分享会让大家都很快乐的道理。

3.被迫分享,产生抵触情绪

很多时候,成人为了面子,为了体现自己教育方式对,有时会强迫孩子分享,反而会破坏孩子养成分享的习惯,加深对分享的抵触感,自然就更不爱分享了。

制定策略:如何科学引导孩子分享

1.建立物品归属权,树立分享意识

物品归属意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物权意识。首先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立物品的归属概念,学会区分“我的”和“别人的”。

比如:我的物品可以怎么处理,别人的物品我可以怎么对待。我有权选择如何处理我的物品,我想分享可以分享,不想分享也可以不分享。

那么慢慢地孩子就会树立分享的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会分享。

例如:当孩子想要玩妈妈的手机时,妈妈可以对孩子说:“这是妈妈的手机,你不能随便玩。”又比如妈妈想用一下孩子的碗,就可以和孩子说:“妈妈想用一下你的碗,可以吗?”

渐渐地孩子会有清晰的认识,什么物品是属于我的,什么物品是不属于我的。同时,在帮助建立物品归属概念过程中,全家也可以通过一些行为让孩子明白怎样和他人分享。

比如:妈妈用烤箱做了一些美味的蛋糕,可以说:“今天的蛋糕真不错,分一点给隔壁的毛毛尝尝吧!”爸爸单位发了一些糖果,可以说:“软软的糖果真好吃,我愿意分给大家吃。”

在浓浓的分享氛围下,孩子会养成分享习惯,从家中物品到公共物品、从熟人到新朋友等。

2.互惠互利“共赢”,体验分享快乐

有了分享的意识,慢慢地孩子就会有分享的行为了,孩子会慢慢知道分享是安全的,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不会因为分享而失去,而且还能从分享中获得好处。

比如:在分享好玩的玩具时,孩子不愿意。妈妈可以说:“要是能和朋友分享,那就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具了。”

互惠互利才能共赢,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手段,只有让孩子去体验,他才能真正接受。

3.尊重孩子想法,理解不分享行为

虽然说我们鼓励孩子分享,但是我们希望这种分享建立在尊重孩子物品归属意识的基础上,是遵从孩子的内心的行为。在分享时,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孩子刻意去取悦别人而委屈自己。只要他觉得分享是快乐的,就可以去做,反之,如果碰到不愉快的分享,可以让孩子学会拒绝,让他慢慢建立自己的物品分享规则,建立自己的分享圈,真正成为自己物品的主人。

如果你周围有学龄前的儿童,可以推荐他们用一下【猫小帅学汉字】这款识字软件哦~在手机上下载就能用,里面有丰富多彩的故事和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学习汉字。

怎么样才能和孩子沟通

要跟孩子沟通..就得把你的孩子当成朋友..用朋友的平常心去跟他沟通..沟通过程也别把你的家长主义拿出来..这是孩子最反感的...还有说话的语气可不要像学校教师批评学生那样...在孩子心里觉得你是他的爸爸妈妈..你们的说话语气跟态度会影响到在孩子心里对爸爸妈妈的评价....所以我觉得做爸爸妈妈的不应该对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广告都有说嘛.:沟通从心开始...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就得让孩子先觉得你是亲切的..而不是凶巴巴的脸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