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孩子进入五年级比较叛逆,怎么和孩子沟通?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2-12-20 01:21   点击:28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你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

无论是电视剧里,还是生活中,我们经常都能看到父母们一边用个人经验强势干预孩子的行为想法,另一边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是,“我曾经...…,所以你也要...…”,或者“别人都…...,所以你也必须...…”,稍好一些的或许会加上一句“我也很抱歉,但我们只能这样。”

父母们一边抱怨着,“孩子小时候总黏着自己说个不停,现在跟我们的交流却越来越少”,另一边却习惯性地把命令、教训、责骂归类为交流,但把亲子矛盾推脱给“青春期”这个词。这真是个一劳永逸的好办法!

悲哀的是,中国家庭里命令式的教育方法从来无法给予孩子基本的尊重或理解。

有效沟通,才应该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

只是我们本末倒置了太久。

美国教育家塞勒.赛维曾说:

“许多父母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很专业的事情,于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学校老师的身上。其实,对孩子未来产生最大影响的,不是学校和老师,而是家庭和父母。”

这句话不分年代、区域,非常具有普世意义。

《与孩子沟通的36种好方法》里指出,当一个家庭能够沟通顺畅,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时,孩子往往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都能自主学习、成长。

相反,在沟通不顺,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里,无论父母花费多少心思,结果也大多只是像《小别离》的家庭里,父母对子女表现出的“恨铁不成钢”的情绪。而一旦孩子与父母产生了心结,就容易滋生逆反心理,影响正常学习。

事实上,和孩子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在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上,教育孩子、激励孩子、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都变得更加容易。

当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出现障碍时大多源自以下两个原因:

一、孩子有心理防御机制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如果父母总是以“我为你好”的名义来实施道德绑架,不给予孩子足够多的尊重,他们就会感到受到伤害,从而建立心理防御机制,阻断和父母的沟通。而在这些发生后,父母如果只能看到孩子的冷漠、无视、叛逆,而进一步加大压制力度,那么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就陷入一个“父母压制->孩子阻断->父母再压制”的恶性循环里。需要有人来主动打破这个闭环,而这个角色通常由父母勇于承担。

二、孩子和父母没有共同语言

如果父母不愿意学习新生事物,拒绝和孩子一起成长,只知道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却忽视他们情感上的需求,这样的父母必然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和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而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父母会失去和孩子之间的共同语言,没有共同语言便更加不了解孩子身边新的变化,于是也陷入一个“不了解->没有共同语言->更加不了解”的恶性循环中。同样的,需要主动来打破这个闭环的人依旧应该是父母,他们永远应该是良性亲子关系的引领者。

怎样才能促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建立亲子联系呢?

家庭依附理论学者 Daniel A. Hughes 博士为我们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虽然少,但并不容易做到。

首先,共情,学会与孩子感同身受

当孩子难过、沮丧、生气时,用语言和肢体语言告诉孩子你明白他的感受,他难过时,你也会难过,他生气时,你也愿意为他分担。告诉孩子自己小时候也曾经有过类似的问题,类似的烦恼,所以这些负面情绪并不可怕。

其次,理解,愿意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

开放地去了解孩子,用心地去倾听,了解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不要用先入为主的评判的态度,也不要用不重视的态度,觉得随便转移一下注意力就好。

3. 最后,接纳,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接纳孩子情绪起伏的过程,也让孩子接纳他自己的情绪起伏。让孩子觉得这些情绪的产生是正常的,但要学会把这些情绪引导向更好的一面。同时,不要忘记告诉孩子,无论他变得怎样,即使你们之间产生了矛盾,你也一样爱他。

我们既要和孩子有效沟通,懂得他们的需求,也要坚持对孩子规则的制定,让他们习得好的习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而又特殊的个体,值得被倾听,值得被尊重。

本文由云学Time答,截取自文章《这才是中国教育最大的缺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