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论赛经典案例
类比论证: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
类比论证的例子
例子1:火星与地球均有水,空气,及泥土等有利生物生存的因素。在某程度上支持火星上也有生物这结论。
然而,如果我们其后发现火星与地球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差异,例如,火星上氧气稀薄,气压低,及气候不稳定等,在某程度上不支持火星上有生物这个结论。
不管哪种结论,都是根据和地球相类似的情况来推断的。在论证方法上,就是类比。
例子2:《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辩论太阳什麽时候离人近,
什麽时候离人远:小孩甲观点: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一点。理由:如果物体离我们近一点,那麽看起来就大一点。太阳是物体,在早晨看起来大一点。结论:早晨太阳离我们近一点。
小孩乙观点: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一点。理由:发热的物体离我们远一点,我们就会感到凉快一点。太阳是发热的物体,在早晨时,我们会感到凉快一点。结论:早晨的物体离我们远一点。
两个孩子在申述理由时都用了类比法,都把自己的观点讲得很清楚,都具有说服力,
因此谁也没有被对方说服,连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当然太阳离我们远近这个物理问题在孔子的时代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我们这里只讨论类比的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是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一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的论证方法。它抓住两种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行类比推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以启发人思考。这种论证,一定要找准类比点。不管是自然现象的类比,还是古今中外事实的类比等。都要找出类比事物和所要证明道理之间的共性。
类比论证文段
文段一:孩子们常常给我好教训,其一是学话。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的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得两三岁,普通的简单的话就大概能够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小孩子往往喜欢听人谈天,更喜欢陪客,那大目的,固然在于一同吃点心,但也为了爱热闹,尤其是在研究别人的言语,看有什么对于自己有关系——能懂,该问,或可取的。
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弄得好,是终于能够有些懂,并且竟也可以写出几句来的,然而到底弄不通的也多得很。自以为通,别人也以为通了,但一看底细,还是并不怎么通,连明人小品都点不断的,又何尝少有?人们学话,从高等华人以至下等华人,只要不是聋子或哑子,学不会的是几乎没有的,一到学文,就不同了,学会的恐怕不过极少数,就是所谓学会了的人们之中,请恕我坦白的再来重复的说一句罢,大约仍然胡胡涂涂的还是很不少。(鲁迅《人生识字糊涂始》)
(用孩子学话(即客体)和大人学文(即主体)进行类比,学话学文有共同属性,它们都在学语言,孩子学话很明白,大人学文也应该很明白,但实际上却胡涂。通过类比,论证了胡涂的原因在于学的是古文,和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已经有很大距离,很难懂,故而胡涂。)
【方法指津】类比论证是用两个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进行比较。甲事物(指客体)具有某种属性,从而论证乙事物(指主体)也具有某种属性。
文段二: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如果邹忌不是以自身经历为事实基础,那么,类比推理就没有起点。又如齐威王没有和类比的事实有相同的属性,也不能推出“王之蔽甚矣”的正确结论。由此可见,客体事物(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的事实)在论证中起着印证主体事物(齐王“蔽甚矣”)的作用)
【方法指津】类比论证的基础是类比推理,应从事实出发,又要回到事实,并受事实的检验。
二、辩论赛真实案例书籍有哪些
额......见人说人话,建议你去看看辩论方面的书籍,一些毒舌养成类的书,这类书太多,我就不多举了,见鬼说鬼话,建议你去看看《周公解梦》,多看看鬼片......多学一门外语,是有好处的~至于处事交际,随机应变能力,建议你去看处世哲学,其中的佼佼者,例如《世说新语》,刘墉的书籍你可以多看看,还有《我不是教你诈》说话有文采,建议你多读些现代诗歌,出口成章...你去看成语词典吧,,至于说话幽默,最有成效的就是多看红火的小说,日积月累之后,都会有所提高,总之,多看些书~不必要针对性的去看某某,3年的时间,你完全可以一跃成为一个巧舌之人,另外,建议你,多上些网络交友平台,比如qq群,YY....很多啊~
三、辩论赛书籍推荐
想要解决所有沟通有多重要?古罗马政治家塞涅卡说:“人是需要交际的动物。”
无论在哪个社会,沟通都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流方式。无论是在工作中、学习上还是在生活里,只要与人发生联系,就必定要产生沟通。尽管沟通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善于与人沟通。
试问,谁没有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误解呢?明明我(自认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为什么对方还是不理解?或者,明明我(自认为)已经很懂你了,你竟然说我误解你?
至于在职场上,我们遇到的沟通问题就更多了。无论是求职面试还是和上司谈加薪,甚至同事之间合作项目,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踩雷。
那么,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呢?这里有七本关于沟通的书籍,从职场、生活、亲密关系等各个方面,以丰富详实的案例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手把手教你解决自己的沟通问题。
1.《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
《沟通圣经》可谓是全方位的高效沟通工具书,在英国畅销三十余年,至今已修订五次。作者尼基·斯坦顿是一位杰出的咨询顾问,一直从事沟通能力培训的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本书可以说是他作为资深管理培训师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
在书中,作者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方位地讲述了沟通的四种方式,并结合案例讲述这四种沟通方式在生活中各个场景下的应用,如电话、面谈、演讲、会议、求职面试等,帮助读者增进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除了语言沟通,作者还特意提到了非语言沟通和视觉沟通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利用各种视觉辅助工具等。任何时候,当你面临沟通的挑战时,翻开此书,都能找到相应的场景及其对策。
而且,针对不同的场合和需求,作者还设置了相应的问题和练习,让你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掌握所学的沟通知识和技巧。
2.《掌控谈话:解决问题的关键技能》
世界谈判大师罗杰·道森曾说:“生活本身就是一场谈判。”当你去面试一份新工作、跟对方谈薪资待遇时,当你想要说服老板为你加薪时,当你在商店购物想要砍价时……在这些场合,你都需要通过和对方的沟通来达到你的目的。
那么,如何在谈话中掌握主动权呢?你需要学会一些策略和技巧,而这本《掌控谈话》,就是一本最佳的秘籍,能助你练成绝世高手。
《掌控谈话》的作者克里斯·沃斯是国际著名的谈判理论专家和实践者,曾任FBI前国际谈判专家,在谈判领域有20多年的丰富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全新的、经过实战检验的高价值谈判策略,并通过开设讲座,将这些从生死一线的实战谈判中总结出的理论再次运用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实践中。
在这本《掌控谈话》中,克里斯·沃斯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从谈判前的心理准备到谈判中的心理战术和谈判技巧、再到如何确保执行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和阐述。在结尾,他还准备了一份“一页纸的谈判清单”,将所有使用的工具都总结出来。
从掌控谈话开始,掌控我们的人生。
3.《别独自用餐》
这是一本别具一格的“人脉学”书籍,作者基思·法拉奇出生于美国的一个贫穷家庭。他从给人当球童开始,通过勤奋学习和努力奋斗,在他人的帮助下,为自己打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交圈,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
《别独自用餐》是基思·法拉奇的第一部作品,一经出版就等上了美国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在这本书中,法拉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人际交往和人脉对成功的重要性,并结合众多知名人士的社交案例来告诉读者,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来打造和提升自己的社交圈,实现职业发展。
同时,根据不同的场景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法拉奇还提出了详细而可操作的建议,比如,如何在一次会议、一次聚餐或一次偶然的联系中和对方建立有效的关系,如何举办一场成功的家庭聚会等。
而且,法拉奇并没有一味地强调人脉的重要性,他更看重为人处世的本心,强调的是“利己先利人”,无论是刚入职场的年轻人还是久经职场的老鸟,都能有所收获。
4.《非暴力沟通》
作为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之一,《非暴力沟通》自2003年出版以来就畅销不衰,它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既是国际非暴力沟通的创始人,也是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创立了非暴力沟通法,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非暴力沟通》中,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说:“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爱护自己。”他相信,人的天性是友善的,暴力的方式是后天习得的。因此,他倡导人们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人沟通,“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
非暴力沟通包括四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而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就在于对这四个要素的觉察,当我们转变了自己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有意识地去觉察自己的情绪、感受和愿望,那我们就会有意识地诚实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我们就会提出具体的请求,告诉他人,我们期待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的需求。
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有觉察心的人。
5.《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刻:
一到公众场合,需要当众发言时,就会战战兢兢、头脑空白;
和人就某个问题辩论时,总是无法准确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明明准备好了一套自认为完美的说辞要向上司提出升职加薪,才刚开了个头就被对方一句话驳了回来;
甚至在跟人吵架时都无法迅速地怼回去,而是在事后想起“当时我要这么说就好了!”
这些,既可能是生活中无足轻重的小事,更有可能是会对你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时刻”。而大多数人在面临这样的时刻都容易大脑宕机不知如何应对,甚至一时头脑发热说出让自己事后后悔不已的话。
如果你也经常为此而困扰,那我建议你好好读一读这本《关键对话》。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它所总结出的技巧和方法正是针对这些“关键时刻”的。
《关键对话》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而是由一个四人的作者团队,通过长达二十余年对全球是多万人的跟踪调查,从大家公认的对话高手中筛选出的在“关键对话”中共有的特征和行为,归纳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书中有不少案例故事和情境示范,在阅读的时候建议大家先把自己代入情境进行对话模拟,再对照“高手们”的答案,这样会更容易掌握书中的对话技巧。
6.《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好好说话2:简单有效的高情商沟通术》
相信很多人都喜欢看“奇葩说”这个节目,我也喜欢看。每每看节目,都会被选手们或循循善诱或气贯长虹或针锋相对或气势磅礴的辩论方式所吸引,这些人怎么这么会说呢?
在面对对手的质疑时,他们的脑子怎么就能转的那么快他们的临场反应怎么就那么迅速呢?说话技巧和反应速度能够训练吗?
可能是被问得多了吧,“奇葩说”团队索性出了两本关于说话的书,选手们将自己的沟通技巧和盘托出,让我们可以现学现用。
《好好说话1》比较侧重的是说话技巧,它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场景分为了五大类,即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这五个场景对应五种话术,但它们绝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要做一个能好好说话的人,就要求我们既能清晰界定五种话术能力,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与不足;又能对它们进行综合运用,按照不同场景选取合适的说话策略。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单独强化每一种话术能力,更要将它们配合使用发挥出最大的效力。
《好好说话2》则更侧重于情商沟通,书中一共设置了六个主题,分别是:“改变——影响他人的决策、化解——克服无言困境、提升——强化语言效率、维护——巩固自身利益、拉近——促进人际关系、理解——用情商表达自己。”每个主题的章节都细分了多个不同的具体情境,并给出了“常见说法”和“更好的说法”,通过这样的对比和模仿,我们很容易就能掌握到书中所提出的说话技巧和方法。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人也一样,没有人能够完全懂得另一个人。所以,我们才需要沟通。而这些优秀的沟通书籍中所涉及到的技巧,都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运用的。
同时,在每一次的沟通之后,都要及时做复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样下一次才能做得更好。
当然,任何的技巧和套路,都敌不过“真诚”二字。希望我们说出口的每一句话,都符合我们的本心。
四、辩论经典书籍推荐
要多研究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简单推荐几本
说服心理学:如何影响他人按你的方式思考
洗脑术2(实践篇):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说服:怎样有技巧地说服他人?(哈佛MBA最受欢迎的口才训练课! 5大步骤8大诀窍16种方法全面提升你的说服能力!)
上面介绍的书 品品品资源站都有分享的,然后你还可以用“说服”、“辩论”、“口才”等关键词 去那网站搜索,有很多这方面的书,希望对你有用!
五、辩论赛辩案
辩论赛一般都是四个辩手。
一辩确定我方观点,二辩主攻,三辩可攻可守,四辩总结词。
五辩端茶倒水吗?
六、辩论赛事例
中国战国中期,赵国的公孙龙在《白马论》中提出了诡辩论的命题“白马非马”。
公孙龙认为,事物和概念都是有差别的,所以概念与概念之间也绝没有联系。
在他看来,“白马”与“马”这两个概念不同,因此它们之间毫无联系,从而推断出:“白马”不是“马”。
他认为“白马”这个概念是既名“色”又名“形”的,而“马”这个概念只是名“形”,故而“白马非马”。
七、辩论经典案例
第一条:稻草人
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自己能够更加轻松地攻击别人。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
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自己观点的可信度。因为如果可以负面地歪曲别人的观点,有可能从正面歪曲自己的观点。比如: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小红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第二条:错误归因
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
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比如:小红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小红犯了错误归因的谬误。
第三条:诉诸感情
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一个逻辑严谨的论述可能激起别人的情感波动,但是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逻辑论述,那就犯了诉诸感情的错误。
每个心智健康的人都会受感情影响,所以这种谬误很有效,但这也是为什么这种谬误是低级和不诚实的手段。比如:小红在饭店看到小明吃狗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肉,小狗多么可爱,就像小朋友一样,忍心伤害小朋友吗?”小红犯了诉诸感情的谬误。
第四条:论述谬误
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里面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很多时候,辩论的赢家获胜并不是因为观点正确,而是因为辩论技巧更好。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不能因为别人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例子:一个提倡健康饮食的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很荒唐的饮食理论来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小红看后觉得健康饮食就是骗人的,于是开始每天暴饮暴食。小红犯了谬误谬误。
第五条:滑坡谬
搞得好像如果A发生了,那么Z也一定会发生会,以此来表示A不应该发生。不讨论现下的事物(A),而是把讨论重心转移到了意淫出来的极端事物(Z)。
因为没能给出任何证据来证明A的发生一定会造成极端事物Z的发生,所以这是一种诉诸恐惧的谬误,也影响了人们讨论A时候的客观性。比如:小红反对同性恋婚姻,因为认为如果允许同性恋结婚,那么就会有人想要和桌子、椅子结婚。小红犯了滑坡谬论。
第六条:人身攻击
讨论时针对对方的人格、动机、态度、地位、阶级或处境等,而进行攻击或评论,并以此当作提出了理据去驳斥对方的论证或去支持自己的论点
人身攻击时不一定是直接进行攻击,也可能是通过背后捅刀子、暗示听众等等方式来造成对对方人格的质疑。你试图用你对别人人格的攻击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更多关于人身攻击。比如:当小明提出了一个很合理的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提议的时候吗,小红不相信任何小明说的话,因为小明不爱国,经常批评政府,不懂得感恩。小红犯了人身攻击的谬误。
第七条:诉诸虚伪
不正面回应别人对你的批评,而是用批评别人作为回复——“你不也曾经.....”你想要把通过用批评回应批评的方式,免去为自己辩护的责任。
通过这种方法来暗示对方是个虚伪的人,但是不管别人虚伪与否,你都只是在回避别人对批评。比如:小明在和小红争论的时候指出小红犯了一个逻辑谬误,小红不正面捍卫自己,反而回应:“你之前也犯了逻辑谬误。”小红在这里犯了诉诸虚伪的谬误。
第八条:个人怀疑
因为自己不明白或者知识水平不够,就得出一个事物可能是假的。一些很复杂的概念,比如生物进化等等需要一些基本的理解和知识。
有些人因为不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而觉得这些东西是错误的。比如:小红指着块石头说:“你说进化论是真的,那你让这块石头进化人给我看看。”小红犯了个人怀疑的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