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睡眠,12点之前必须入睡。上课必须认真听老师讲,不能走神。注意方法总结归纳,准备错题本。语文、英语从高一就应积累,利用零散时间,比如说在食堂排队时等等。和高三的学长借一下高考复习资料,了解高考都靠什么、哪些题型等,提早针对训练。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充分运用直观教具
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为想象与表象,表象即是对于以往认知和感觉过的现象,在头脑中形成想象的影像,可借助直观鲜明的形象展示现实,同时也有部分的归纳性。如果不具备表象,也就无法进行形象思维。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尽量将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变得“实物化”,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进行认知,能够进行实物感触、进行实际操作,在头脑中形成的想象的影像,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应用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具与图片、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取得客观全面、丰富多彩的表象,提升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课时,可由教师预先展示出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圆形的实物,例如,地球仪、篮球、足球、瓶盖等,并让学生列出在生活当中的圆形的实物如水杯盖、碗、乒乓球、高尔夫球……,借助真实感知生活当中的实物,让学生对于圆形的物体具有直观形象的认知。立足初步认知,再由教师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圆形的教学模型,并对照课本,圆作为椭圆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当椭圆自身的离心率与0相等时,就会使得两个焦点形成重合,形成了一个圆形。并在教学模型上找出两个焦点形成的重合点,通过将实物教学模型与课本知识相互结合,使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实际操作,并在学习当中构建明晰的表象,使得思维趋向于理性化。另外,可在教学当中充分应用现代多媒体课件,与动态的影像视听相互结合,演示出思维发展的趋向,这样可提高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直观性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加强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可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的形象,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掌握的知识形象化。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姚本先在《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指出:“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已开始具有抽象概括的水平,但水平是极低的,他学习掌握的概念大多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他们难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具体事物或生动的表象联系着。只有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才逐步学会区分概念的本质与非本质属性,学全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但他们仍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悟知识,思维仍具有较大成分的具体形象。”因此,直观性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意义重大。
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具、挂图、实物等直接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消化。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学习、验证知识。我在教识字二第3课《菜园里》(一年级上册)时,事先在菜市场里买来了足够的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西红柿、卷心菜,分发在四个组的桌子上,让学生拿着观察,在读课文时读一句拿一种,充分认识各种蔬菜的特点。实验的运用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例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两个不同大小的铁球在同一高度为什么同时着地呢?”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单就教师的讲解,学生们很难听懂,于是我要求学生们在课下找来了不同的铁球,上课时他们争先恐后地到讲台上演示。事实胜于雄辩,留在学生们记忆里的可能不是教师精彩的讲解,而是那清脆的“咣、咣”声。再如教学《捞铁牛》一课时,对于小学生来说,“浮力”问题很难听懂,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尚“捞铁牛”的原理,讲课时,我事先准备好了船的模型、水盆和沙子,让学生亲自演示捞铁牛的过程,学生们跃跃欲试,激动不已,兴致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