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人员在工作当中怎样实现内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是公司进行有效内部管理所必须实施的一种独立、客观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经营规范保证与服务咨询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公司增加价值并提高经营效果与效率。那么作为内审人员该如何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呢,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一、良好的责任心是做好内部审计保证
干好任何工作都要有良好的责任心。做好内部审计,责任心可能比暂时具备的业务技能更重要。做内审工作,需要在不断地调查取证中寻找管理中是否存在风险隐患、潜在损失或者舞弊行为,而调查取证是项很枯燥的工作,一方面要细心谨慎、认真判断各种蛛丝马迹,另一方面要对抽样的每笔业务做认真的检查,偷下懒,也许就会丧失一条重要的线索。
二、明确的定位是做好内部审计的前提
作为内审部门来说,明确在组织中的定位才能充分发挥内审最大的作用。同样,作为内审人员,不仅需要做好在审计部门的定位,也要审计工作中做好定位。内审人员在内审职业的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定位。
三、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是做好内部审计的助推器
内部审计涉及组织的各个方面,既需要了解宏观方面的决策,也需要探究微观的操作流程,财务、业务、法律、信息、风险各个知识都要有所了解,部分知识还要精通。既然需要为组织做诊断,既然要实现审计价值,内审人员就要掌握被审计的业务流程,这样才能提出有针对性地审计建议。
四、充分沟通是做好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
内审人员要和组织的各个层面的人打交道、做访谈,要和比自己职级高的人做访谈,也要和比自己职级低的人做访谈。在每次审计项目中,访谈是重要的环节。有时候,从沟通访谈中获得的信息,会比从数据分析中获取的信息更有价值,因为表面的数字会掩盖一些实事,数字也会被人为调整。如果有串联的舞弊,从流程的串行测试或数据核对上一般不容易找出问题。
五、积极实践是做好内部审计的基础
曾经和几次“四大”来的内控专家或咨询专家们合作过,自己的单位也不断聘请“四大”人来做咨询。刚开始还觉得这些“四大”的人蛮专业的,但时间不长,就觉得他们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论”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他们的第一讲座听着还有点意思,但第二次、第三次之后,既没有新意也没有可操作性,很难落地。这种感觉,不止是我一个人才有,身边的内审同事很多都是这种感觉。
六、具备开放的心态促进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
内审人员都知道,自己有做不完的事情,有学不完的知识,也知道内部审计往往缺少独立性或者被赋予的资源较少,在很多单位内审部门的地位不高,内审人员的待遇也不高。大家也都知道,在中国企业的发展中,内审部门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内审部门能给企业或组织带来多少价值也不尽相同。
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内审人员要想让组织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先要把成绩做出来,先从内控和风险角度提出组织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再从战略等更高角度提出管理建议。心态决定出路。即便组织没有为内审人员设定良好的发展通道,那也没关系,一方面内审人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扩大自己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内审人员也要珍惜在内审部门的工作机会,因为内审部门会接触到其他职能部门接触不到的各种业务问题,利用在内审部门学习到的各种业务知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CIA考试,国企内审,审计师考试,大一
CIA考试可以在大三时报名,大四时考试,目前考3门,分别为:内部审计基础、内部审计实务和内部审计知识要素。因为是题库出题,3科之间都有联系,最好选择一次全部报考,如果你以后想在国企内审部门或外资企业或金融机构工作,这个证书作用还是挺大的。考CIA建议选择中审网校学习卡,通过率高达85%。相关链接:; ;
三、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及强化内部审计研究?
[关键词]上市公司;风险;审计
[摘要]市场的风险主要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及经营运作风险等而加大了审计风险。本文认为通过联合各方力量,加强对上市公司的重点内容审计,对于降低创业板市场风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尽管我国创业板的推出尚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必将设立创业板,这一点应当说是无庸置疑的。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企业主要是处于创业阶段的高科技企业,而高科技企业由于其资产、技术特征及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所以说来自上市企业的风险将是创业板市场的最大风险。因此,探讨如何强化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减少上市公司经营与道德风险对投资者的损害,从而降低创业板市场风险,是目前审计界面临的一大挑战,同时也是推出创业板而首先必须解决好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与主板相比,对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更大
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加大了审计风险
现代审计是建立在评价和研究企业的内控制度基础之上的,一套有效的内控制度能够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从而降低审计风险。然而创业板的上市主体即高科技公司多属于民营企业,其在创立初期多由少数几个人发起设立,这些创始人又通常是通过亲属裙带关系相联结,股权集中,公司治理存在先天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许多企业上市改制前,并未经过有专业公司运作经验的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其改制往往并不彻底。上市后,所谓的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流于形式。
2.上市公司的经营运作风险导致审计风险增大
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为新兴的中小高科技企业。在高科技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中,首当其冲的是技术风险,一方面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技术更新产品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新技术、新产品很快就可能面临着被淘汰;产品进入市场后,随着同行业竞争的加剧,开拓或占领市场难度加大,市场风险日益显著。CPA审计失败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3.上市公司的败德行为增加了审计风险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有限,债务融资和信用担保体系尚未真正形成,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不能排除创业板上市申请人因急于上市融资或配股而进行信息操纵的可能性。同时,创业板上市公司企业规模小,题材大,股价易被操纵,暗箱操作将会更加猖狂。而创业板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如遭损失,他们会选择诉讼,CPA风险加大。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