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元勋、文学家宋濂写给后生马君则的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我们已经学过了。
额想起其中的一句话――“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意思是说, 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所以)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这说明作者对读书、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达到了极致,完全达到了心无杂念,一心学习的程度。
临近中考,如何才能做到心无杂念、拼命学习?
我们可以向宋濂学习,把学习功课变成“心中值得快乐的事情”,寻找学习的成功感、成就感(其实,每记住一个单词、每做出一道习题、每写成一篇作文,都是成功,都值得快乐),乐此不疲,自然就心无杂念专心学习了。
如果想把“学习”变成“心中值得快乐的事情”,首先就应该明确学习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克服一个困难,再克服一个困难,品尝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成功的快乐,那你就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地学习了。
认真备考,加紧复习,善于疏理,分清主次,劳逸结合。
中考前孩子心浮气躁?家长要有哪些应对方法?
家长要清楚中考前孩子心浮气躁的心理因素有哪些。1、在面对选择普高还是重点高中时容易因压力而烦躁。
中考对于很多有上进心的孩子来说,确实会有压力,因为摆在面前有两个选项,要么上普通高中,要么上重点高中。不管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私立学校,都需要做出选择。而孩子们的浮躁往往是心里渴望能进重点高中,可是又缺乏几分底气,就在这欲取欲求之中,内心烦躁不安。
2、在面对选择上普高还是上职中时容易产生烦躁感。
部分成绩不理想,但是想上高中录取可能性又不大,可是又不想去读职业学校的孩子,也常会产生内心烦躁不安的现象。这主要是孩子们有上进心,可是学业成绩确实不理想,眼瞅着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都能够去普高或重点高中,而自己的能力却只能上职中,对于这种选择性失落感,烦躁感体现的更为明显。
3、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压力也会让学生们内心烦躁不安。
中考分流现象成这几年家长们最为焦虑的事情,眼瞅着不到一半的升普高的比例,家长们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争气,能进一所好的高中,因此会逼着孩子做最后的冲刺,生怕孩子们浪费一点学习时间,而这种高压式的逼迫极易让孩子内心烦躁不安。同样,来自学校老师的压力也会让学生们产生强烈的危机感。
面对现实,帮面临中考的孩子们减压的方法1、家长要放松心态,和孩子一起客观评估自己的实际能力。
对于中考来说,一个孩子真实的学业能力怎样,其实初中三年就已经初见分晓了。绝大多数学校都会有月考和期末考试,有些还会在开学前也考一次。每次考试成绩都会有班级排名和学校排名,家长可以孩子将过往的成绩做一个汇总,尤其是初三的成绩汇总就非常有必要,如果用取平均值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清楚自己中考时大约成绩会是怎样的。让孩子客观看待自己的真实能力,则有助于让他们放下不必要的幻想,减少烦躁。
2、家长不要过度逼迫孩子临阵磨枪,而是合理安排饮食、睡眠和休息时间。
很多家长并不懂科学学习的知识,而是越临近中考越比孩子还要紧张,而他们缓解紧张的最好办法就是逼着孩子不停地复习复习再复习。越是这样会让孩子们容易感觉到身心疲惫。要清楚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会因生理发育的影响而经常感觉到疲惫,如果家长再不关注孩子的体力和精力是否充沛,你很容易帮倒忙。在压力和疲惫状态下,孩子想学也想不进去,想提升学习效果也不可能。所以,就需要家长们一定要理智,必须要合理安排孩子学习与饮食、睡眠和休息时间。
3、以坦然的心态,家长和孩子一起分析能进哪一层次的学校。
有些家长平时就盲目对待孩子的学业及成绩,到了中考前更是盲目乱来,自己心都乱成一团,又何来做一些理智之事呢?如果你有类似的行为,必须要自己降躁,调整好心态,坦然面对孩子即将到来的中考。在即将选择何种层次的学校时,不妨根据孩子初三历次月考或期末考试成绩做汇总,而后再收集近两年来你所在市县中考录取分数线。一般来说,将几年中考录取线做一个平均数再做估值,也能大概预测孩子能进哪一类学校。不要把某一年中考题难度考虑其中,因为要难大家都难。
最后,我要告诉家长,凡是家长心态好的,家庭气氛特别轻松明快的,对中考生的情绪放松越有好处。只要孩子情绪放松,又能客观评估自己的真实学业水平,同时也能提前做好选择哪类层次学校的心理准备,接下来就是按步就班完成每天的学习生活了。中考考的并不仅仅是学业成绩本身,还有考试中的心理状态发挥,希望家长们自己也做一个心理状态非常好的人,这样才能给孩子增强信心,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既而考出好成绩,进入好的高中。
中考前孩子压力很大,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也让孩子疲惫不堪,家长应该安慰孩子,帮孩子疏解压力,少问学习上的事,多聊些轻松有趣的事情;监督孩子休息时间,保证每天7小时睡眠时间,不要过于疲劳,产生厌倦心理;饮食上注意营养,保证营养充足。